資料 資訊 知識 智慧

資料 資訊 知識 智慧

 

人們與外界接觸,主要透過處理不同的訊息,例如眼睛接觸不同的光線,耳朵接觸不同的聲音,然後作出反應。

 

人們將訊息可以四類:資料(Data)資訊( Information)知識( Knowledge)智慧( Intelligent/Wisdom)

 

 

如果放進有關強積金的情景,可以成為:

 

資料-know-nothing為事實的記錄及描述,例如基金價格、供款金額等,主要來源為短訊、基金便覽。

 

資訊-know-what經過分析處理的資料,例如強積金營辦人市場份額、半自由行的成立經過等,主要來源為報章雜誌。

 

知識-know-how通過實際操作而獲得的,綜合多方的資訊,並且切合對象、時間或場合,例如基金轉移的操作、回報波幅的計算等,主要來源為經驗及教學傳授。

 

智慧-know-why創造價值及新事物,解決問題、引領方向、進行決策及回饋,例如強積金投資策略、退休儲蓄計劃等,主要來源為個人的反思及對真善美的追求。

 

 

 

當我們收集了投資的低階資料及資訊後,便要轉化為高階的知識及智慧,引導自己作出明智的投資的決定及行動,明白自己的專長及不足,制定自身適切的計劃及定期反饋。

 

轉化的過程需要獨立思考,近日觀賞了一些很好的電視節目,可以推薦給大家學習如何思考。

 

電視台是有製作教育類型的節目,大台的「是非女子cross over初中物理」及「廣東話的粗俗用法」等節目,偏向娛樂性,缺少學術性。

 

大台的昔日對手亞視,多年前有一些很受歡迎的清談節目,例如《龍門陣》,時事情理兼備。

 

亞視的後繼者港台,近日有一節目名叫《五夜講場》,討論文史哲,內有《哲學有偈傾》系列,學術性十分濃厚,是近年少見,以下是討論思考的一集:

 

 

 

以下一集將網上專家及學術專家的水平分野突顯出來:

 

 

 

 

 

如果大家可以睇完一集4節都唔覺得悶,即是說你對思考及哲學有興趣,近期有網媒亦多做此類型,見:

 

http://philosophy.hk01.com/

 

 

 

每逢社會動盪不安,便會興起有識之士起來,提出解決問題的各種路向,古今如是。

 

以往市民大眾對學者專家很尊重,對學術知識很追求;但現代資訊泛濫,互聯網代替了人腦記憶的功能,使人很容易混淆資訊與智慧,出現問題時不是先用自己的腦袋進行思考分析,而是慣性用手機於互聯網搜尋答案,人人都好似是學者專家。

 

像《哲學有偈傾》內真正的學者專家,都是有自己的認知及理念,背後有長年的學術浸淫及追求,亦喜歡與人交流,釐清理據,增進理解,主觀客觀兼備,廣匯意見,為社會大眾謀出路,令人十分欣賞及敬佩,亦是當代人文精神的模楷。

 

 

 

延伸觀賞:

 

http://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philosophy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