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積金計劃年報的錯漏

強積金計劃年報的錯漏

 

先見前文(1  2

 

 

年報(年度報告 annual report)是管理人員向股東及董事滙報工作的最正式及最重要的文件,當中的財務報告部分更須由獨立審計人員進行核實,以確保數字及資料正確無誤。

 

強積金計劃都有年報,以往絕大部分計劃收收埋埋,沒有主動公開給計劃成員及公眾(見此),幸好早前積金局開始滙集這些文件,並且於積金局網頁公布(見此),令資訊得以更加透明,令強積金計劃受託人更加問責。

 

筆者近期因進行一些研究,研究資料需從計劃年報中獲得,所以用心地翻閱年報。不過,不看尤自可,一細看便發生很多問題,尤其會計數字的低級錯誤,於不同計劃年報中時有發生。

 


 

1.萬全的前後數字不符

 

 

年報排最後的通常是財務資料,而這些資料是由內部會計人員整理,再由外部獨立審計公司核查及提供其對該財務資料的意見。年報內財務資料有一定的歸類規則及表達方式,雖然各計劃可能有細節上的差異,但大體可分為四大報表:

 

  1. 全面收入報表(income)
  2. 現金流量表(cashflow)
  3. 資產淨值表(asset)
  4. 權益資產淨值表(equity)

 

 

強積金計劃的財務資料其實比起上市公司的較簡單,主要是從「全面收入報表」可得出該年度的投資收入(或虧損),再減去該年度的開支,而得出『利潤』(見下,萬全稱為『成員應佔年內的資產淨值增加』)。

 

取自《萬全強制性公積金計劃2017 年 12 月 31 日止年度報告》第88頁

 

 

 

將這個『利潤』放入「現金流量表」第一行,加減非現金會計項目後,便可得出現金流,見下表:

 

 

取自《萬全強制性公積金計劃2017 年 12 月 31 日止年度報告》第97頁

 

 

 

「資產淨值表」是年初資產淨值,加減當年供款及提取,與及加減當年自遊行的轉入轉出,與及『利潤』,便是年尾的資產淨值,見下:

 

取自《萬全強制性公積金計劃2017 年 12 月 31 日止年度報告》第96頁

 

 

但萬全的另一報表,稱為「成員應佔資產淨值變動表 – 成分基金」,內裡的『利潤』(即『成員應佔年內的資產淨值增加』)便出現與上述三表不同的數字,見下:

 

取自《萬全強制性公積金計劃2017 年 12 月 31 日止年度報告》第98頁

 

 

 

筆者估計萬全的前三個報表是包括整個計劃,而第四個報表「成員應佔資產淨值變動表 – 成分基金」可能只考慮計劃成員,即整個計劃可能是由計劃成員及少數非計劃成員所組成,所以前三個列表的『成員應佔年內的資產淨值增加』與第四個列表的『成員應佔年內的資產淨值增加』便有數值上的差異。

 

但其他計劃並非如此,同一報告內同一會計項目名稱 (例如萬全的『成員應佔年內的資產淨值增加』) 是應該用同一數字

 

萬全報表內這個同名但不同值的處理手法,於其他計劃亦不常見,例如下面的交銀報表,所有的『利潤』(即交銀的『綜合收支增加』、『收入淨額』、『投資收益淨額』等不同名稱,見下)於其四大報表都是同一數值。

 

 

《交通銀行愉盈退休強積金計劃截至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年度之綜合報告》

 

報表1.全面收入報表

 

 

 

報表2.現金流量表

 

 

 

報表3.資產淨值表

 

 

 

報表4.權益資產淨值表

 

 

 

 

前後數字對不上,令人很難閱讀及跟蹤其編制的邏輯,與及不同報表之間的相互關係。

 

 

 


 

2.富達的加減數錯誤

 

加減數錯誤是小學生心算時常犯的錯誤,對於使用計數機的中學生已經少見;中學生頂多用計數機時輸入錯誤數字,但錯開會一路錯,不會中途變回正確,除非答案是抄隔離,中間的計算步驟是自己亂填。

 

大學畢業又考完會計師牌,加上有獨立第三者覆核,又用Excel或其他會計軟件做計算,應該沒有加減數錯誤?見一見以下富達的年報第78頁

 

 

 

 

認購單位淨增加 /(減少)= 認購所得 - 贖回所付 = 8,749,221,232 – 6,979,073,021 = 1,770,748,211,而不是年報內的1,770,748,221,最奇怪的是最尾一欄的合計數:期終/年終結餘的計算又變回正確,不知究竟是如何計算及覆核。

 

計算或表列錯誤可大可小,各專業人士要警醒負責,不要求求其其,得過且過。筆者只是抽取資料時無意之中發現,沒有興趣從頭到尾覆算一次。

 

 

收取了計劃成員136萬元會計核數費用的會計審計專才(見下),請交返應有的功課水平。

 

 

 


 

3.信安的中英文版本差異

 

除了會計名目的數字前後不一,與及加減運算的低級錯誤,計劃年報的中文版本英文版本都可以出現分別。

 

正常中英文版本大多是翻譯時字義的歧異,理應不會於數字上有出入,但信安強積金計劃800系列(簡稱信安800)的年度報表,就出現中英文版本金額數字不一樣的情況。

 

見下表:

 

《信安強積金計劃800系列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年報及經審核財務報表》第95頁

 

 

 

 

 

 

中文版本列出『集團轉入』(”group transfer in”)一項的總額為561,232,201,但英文版本的是561,232,200,如果是rounding error (進位誤差)的話,是否中英文版本各用不同的rounding原則?為何中英文版本的數字會有差異?

 

信安800的年度報表一開始說:「 本文件為中文譯本。如中、英文本有歧義,概以英文本為準」想像不到為何不用翻譯的數目字會有歧義!

 

但此處的數目字差異,應該是中文版正確,而英文版是錯誤。因為如果仔細將各成份基金的分項加總,會得出中文版本的561,232,201是正確,而英文版本的561,232,200的加總是計錯,所以,「 本文件為中文譯本。如中、英文本有歧義,概以英文本為準。」這一句並不適用於『集團轉入』的總額歧義。

 

大家可能會認為筆者吹毛求疵,信安800『集團轉入』的$1誤差、富達的$10誤差、萬全的$795出入,對應計劃資產的幾十億幾百億元(例如最少資產的萬全強積金的30億元),算是immaterial error,只是微不足道的誤差。

 

筆者是以原則作出發,細微但不合理的誤差便應改善。

 

那好,一百幾十元的誤差可以包容,那麼信安800『相同計劃轉入』(transfer in from same scheme)的中英文版本出現10億元差異!!!又是否可以包容?

 

見下:

 

《信安強積金計劃800系列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年報及經審核財務報表》第95頁

 

 

 

 

同一會計項目,各成份基金的細項金額,於中英文版本完全不一樣;而且,總額中文版本說24億元,英文版本說14億元,相差10億元,但隨後最底加總又變回一樣,實屬少有。會計及審計人員的工作嚴謹程度,大家有目共睹。

 

此項『相同計劃轉入』的10億元差異,應該是以英文版本的14億元數字為正確,但英文版本於『發行基金單位所得款項』這個包含『集團轉入』及『相同計劃轉入』的總計,又用了中文版本的561,232,201去計算。錯開之後會中途變回正確,平唔到條數夾硬寫正確的sub-total ,當作平左條數,好似係讀緊書會計考試時,唔識做題目才會出現。

 

年報內出現10億元差異算唔算material error?積金局的監管及執法部門、計劃受託人及核數師們,會否一同檢討,改善一下。

 

 


 

總結

 

人皆有錯,但錯而能改、善莫大焉。筆者都是十分偶然及萬分不經意之下,隨手發現以上一眾錯誤紕漏,但相信都只是冰山一角,除了上述的富達、萬全及信安800,其他計劃的年報都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錯誤,只是筆者未有察覺。

 

面係人地俾,架係自己掉;強積金於市民心中的形象低落,與業界的專業能力及表現息息相關。

 

資料愈公開、愈透明,強積金業界受市民大眾的監測力度便愈高,亦是進步及謹慎作業的動力。《強積金受託人管治約章》不應該只是簽個名、做場show,而是應該有落到實事上的表現。

 

如何處理本文所提及的計劃年報錯誤,更可以實際地顯示強積金受託人如何能真正「提升管治水平」。

 

 


 

 

後記:

1.積金局的網站內有一些計劃還未上載年報,請加快上載,讓大眾對比見識一下。

 

2.Cost of Financial Reporting Errors

Financial reporting errors have immediate material consequences on an organization’s public standing and those consequences are felt long term. Not only do investors lose confidence in the organization’s future, but the very teams putting together the reports lose confidence in their processes. All in all, financial reporting errors are expensive and their ramifications often go beyond the immediately tangible.

from https://www.disclosurenet.com/financial-reporting-err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