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佬點投資?

有錢佬點投資?

 

前文 (1 2 ) 探討了投資經理點樣投資自己的財產,本文就着一份美國的調查報告,看看擁有一百萬美金以上資產的有錢佬,是如何投資自己的財產。

 

Millionaires Speak: What Drives their Personal Investing Decisions?

 

 

這份調查報告是以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NBER)  的名義出版,NBER 是美國的權威智庫機構,經常資助很多調查及研究,而且這些調查及研究的內容亦很有啟示作用。

 

要知道這些調查的可靠性,除了看製作單位的背景,受訪者的數量及廣闊度亦是關鍵。問問大家,如果要調查全香港700萬人口的食物偏好取向,究竟要調查訪問多少人數,才能夠有足夠代表性?10萬人?1萬人?

 

如果按統計學理論計算,1000人左右已經可以獲得可靠的調查結果。

 

不過,有時因為受訪人不夠隨機,或者答非所問,1200 至1500人就最好。

 

是次研究調查,受訪人數為1662人,所以其結果都算可靠。

 

以下是一些調查結果的節錄,全份報告可以按此細閱。

 


首先看看美國有錢佬的資產配置,上表顯示有超過50%的資產是放在股票,當中絕大部份是投資於美股,可見本地優先 (local bias) 的意識十分普遍,就像香港人喜歡港股一樣。

 

第二大持有的資產是現金,有大約一成。

 


 

當那1662位有錢佬被問到有什麼因素影響自己的投資決定時,有三分之一人認為是自己理財顧問的意見

 

留意「理財顧問」一詞於香港人及美國人的印象是不一樣,香港人眼中的「理財顧問」是sales、騙徒、保險agent,他們所賺的錢是自己的財富;但美國的一些「理財顧問」不是sales,  是真的收客戶錢幫人投資,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畢菲特及Ray Dalio 之類。香港的理財顧問一般收產品公司的佣金,甚至受僱於該公司,基本上與客戶是存在利益衝突;但真正的理財顧問是全由客人付費,好像看醫生,醫生收的是病人錢,而不是藥廠的錢。另見前文 ( 1 2 )討論。

 

 

 

至於最不重視的因素,是大眾傳媒的意見。報章網站的專家心得(好像MPFDIY ),當娛樂新聞八掛一下就算。你無effort 無課金,何來會有好嘢正嘢益你,係條街遇到高人話贈你兩句,正常智力都會叫自己唔好信。

 

 

 

 

再按不同身家及年齡作細分,可以見到已退休的老人家會聽人講多,而更有米的人會更多依賴自己經驗。

 


 

接着該調查有與其他調查的結果作對比,下表左邊是普羅大眾的看法,右邊是有錢佬的看法。普羅大眾都只着重眼前的收入夠唔夠退休,或者FF 自己幾時退休;但有錢佬的視線不是自己的腳趾公。

 

 


 

該調查得出一個有趣現象,就是有錢佬的投資往往集中於一兩項,他們認為這些集中的投資會為他們帶來更高的回報,與及更低的風險。

 

 


 

本站的讀者都知道什麼是smart beta,  該調查都有問有錢佬對value,  momentum,  profitability,  investment 等factor investing 的看法 :

 

從以上調查數據來看,美國有錢佬都係buy 股神畢菲特嘅value investing  嗰套。

 


 

之後有問題是關於主動式投資,由於美國有錢佬好多都有請「理財顧問」幫手,所以對主動式投資是十分正面。

 


 

 

這個有錢佬點投資的調查報告有60頁,以上只是少部份節錄,大家有興趣可以詳細閱讀全文,增進自己的視野。

 

報章、網站、youtube 當然好睇,因為要吸眼球及收視,用最容易入口,最容易上手,一睇完就明,一圖睇晒,一文學懂,去接觸普羅大眾。

 

有錢佬會唔會嘥時間睇呢啲無謂及容易嘢呢?有時間都同真正可以幫自己賺到錢嘅人討論下個部署,發掘新的機遇,在普羅大眾未入場之前已經先入為主。

 

 

 

 

後記:

 

近日筆者於經濟日報的短片出街,喚醒好多人睇下自己嘅MPF,跟住有很多普羅大眾就問:蝕左好多,點算?蝕左先周圍問人點樣賺得返,但過左幾個月熱情減退,就冇再理MPF,然後下一個股災又重複呢個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