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積金策略交流#19-投資的心理

強積金策略交流#19-投資的心理

 

投資策略有各門各派,強積金的投資策略於《積金大反擊》中亦有七種。不過,據觀察,各位大多用5、6、7招,因為有高回報的期望。

 

第5、6、7招是趨勢投資,升買跌賣,睇起上來很容易操作,但需要有相關的心理配合;又或者是需要有趨勢投資的心理,才能容易去操作。否則,望着資產的升跌模式與自己心理期望不一樣時,便很難去操作。

 

趨勢投資是升買跌賣,出現買的訊號一定是價格升了一會兒才出現,「升是先,買是後」。如果抱有預測式的心態,例如估計下週開會減息,本週先買入然後等待下週出現升市,這便是:「買是先,升是後」,與趨勢投資完全相反。一般香港散戶受傳媒財演的影響,耳濡目染,慣性接收傳媒財演的預測式投資,與趨勢投資的反應投資是完全相反。

 

趨勢投資的優勢在於長期升跌市,短期上落市則不是其所長。例如2018年12月跌市及後2019年1月上升,這種短期上落市中,趨勢投資會有滯後,不能有效發揮。但投資策略的執行不是一年半載,尤其是強積金這類長達三、四十年的投資。

 

「升買」有心理關口,「跌賣」亦一樣有心理關口,就是「跌是先,賣是後」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是投資界中的一種常見心理:人類在進行決策時,會過度偏重先前取得的資訊(這稱為點),即使這個資訊與這項決定無關。在進行決策時,人類傾向於利用此片斷資訊(錨點),快速做出決定。在接下來的決定中,再以第一個決定為基準,逐步修正。但是人類容易過度利用錨點,來對其他資訊與決定做出詮釋,當錨點與實際上的事實之間的有很大出入,就會出現當局者迷的情況。(見Wiki

 

「跌是先,賣是後」一定會出現一個最高位價格的「錨點」,下跌後出現賣出訊號時,人們便受錨定效應影響,覺得從高位的「錨點」跌下來,好像蝕了。其實此價位升跌已反映於波幅的計算,而波幅是考慮風險的一大指標,尤其是單年最大跌幅

 

如果想升有自己份,跌冇自己份,即每個月的資產只升不跌,強積金內應該只有保守基金及保證基金(滿足保證條款下)可以做到,但其回報大多太低,不是大家的期望值;如果想每個月的資產升跌模式與大市同步(因為錨定於大市),減少心理沖擊,那麼第1、2、3、4招可能可以貼近所想,但運用第5、6、7招的人士,要調整自己的心理,尤其是不要有將強積金錨定於大市的心理,與及「升有自己份,跌冇自己份」的賭神心理。

 

不同投資策略有不同買賣升跌模式,接觸及運用新的投資策略時,不要一次過all-in,應該只分配一部份資產去運用新投資策略,給自己時間適應,是吸收運用新投資策略的良好做法。

 

面對不熟識的投資產品及策略,投資者是應該保持戒心不要立即盲目跟隨,要從少量資產開始,經過自行操作實踐,不斷累積經驗,才能作出適合自己的細節調整。(見前文後記

 

不過,有用投資策略總比莫視強積金為好,因為過程中會調節出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這亦是DIY的精髓,令強積金投資管理百花齊放。

 

 

 

 

延伸閱讀:

 

靠嚇就可以令人夠錢退休?

 

 

 

 

Image from shabbi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