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的單一與多元

退休金的單一與多元

 

現時世界上的退休儲蓄(Pension),大概可以分為兩大類別 :  一類叫做Defined  Benefit (DB),即是既定收益。 另一類叫做Defined  Contribution (DC), 即是既定儲蓄。 以往舊制的公務員,他們的所謂長俸, 就是以既定收益作為退休儲蓄的藍本。而現時的強積金, 就是以既定儲蓄作為基礎。

 

既定收益 (DB)通常與個人的條件作掛鈎。 例如,以往舊制公務員就以退休前的收入作為掛鈎, 所以很多時都會聽到 舊制的公務員在退休前的時間。 便會作出職級的提升,令到他的退休前收入上升,而從而於退休後可以按此收入數目提領長俸。 另外。 其實一些國家的退休金,例如香港的生果金,都可以算作是 既定收益 (DB)。 因為這些政府層面的退休金。 通常是以個人的條件作為分派基礎。 例如 在某個年齡才能夠提取,或與性別有關,無論供款的多少,收益大概都是一樣。  所以即使年青時收入比較多,向這些政府退休金付出比較多,亦不會有着數,因為政府就用 這些收入來補貼退休後沒有收入的階層。 令整體社會作出資産的平均分配。

 

既定收益 (DB) 比較少有因人而異的操作, 而且由於收入是既定的, 所以收入的風險較小。 正正由於受益人所面對的風險或所承擔的風險較小,所以退休金回報亦不會高, 甚至乎為負回報。 例如一些。 長期向政府退休金作出供款的人士,到了晚年,可以提領這些政府退休金。 將這些付出與收入作計算,就可以得知,其實回報是十分低。 甚至收入還低付出於,尤其如果你是收入高的打工仔。

 

至於既定儲蓄(DC) ,顧名思義就是按個人的收入作出不同的付出。 而由於沒有既定的回報,所以這筆資產就完全由供款人自行作出管理,自由度就一定較既定收益 (DB)為高。 亦由於風險較高,所以回報亦相對提升,不過亦是由於不確定性較高,令到DC的供款人經常出現煩惱,就是如何去管理這筆資金。 由於強積金都是DC,所以全港打工仔都有著同樣的煩惱。 要擁有這些管理及投資的自由度。 就要承受一定的風險。 從而享有高回報。

 

從筆者的觀察來看。 既定收益 (DB)的回報,大約為年均2%左右。 只不過是因為有既定的受益模式,所以令人覺得好似很踏實,但其實付出與收入是極度低效益,甚至乎是不成比例。 有正常財務自理能力的人。 其實是有更佳的選擇。

 

既定儲蓄(DC) 由於要自己打理自己,對自己負責, 所以自主性高風險高,其實回報亦相對提高。 你看現時強積金全香港打工仔都沒有怎樣管理? 20多年的年均回報。 都有3-4%以上。 如果打理得更好嘅話。 要有6-7%以上都不出奇。 甚至乎,如果投資的選擇較更多,投資的技巧更好。 那麼8%以上,甚至乎更高的回報。 亦不在話下。

 

大家不要看小2%回報與8%回報的分別。 每年6個%的單利計算。 40年的打工生涯就已經可以相差2.4倍。 如果是複利計算的話, 就更加以幾何級數上升。 即是說,在同樣的付出下,DC會有更好的收入。 掉轉頭來說,就是如果要有同樣的退休後收入。 DC的付出會較少。

 

 

小結

 

既定收益 (DB) 是一個專制的制度, 風險較小,目標很明確。 而既定儲蓄(DC) 是一個比較自由的制度, 自主自律性比較高,回報就看個人的選擇及做法。

 

在筆者的眼中。 很多人懼怕強積金,不想自己打理,其實是財務民主化的一種倒退。 自己手上有一張投資的選票,卻不想為自己作出選擇,反而想返回食大鍋飯的時代,放棄這種投資選擇的自由。

 

不過其實強積金都有既定收益 (DB),那些保證基金及保守基金 其實變相都可以算是強積金體系內既定收益的一類。 當然風險低,回報亦更低。

 

其實當大家只有大鍋飯既定收益 (DB)的時候,又會提出抗議提出質疑。 為何沒有投資的自由? 有很多福利國家的退休制度崩潰,就是有太多人提取利益而沒有相對應的付出,又或者中間的回報不成比例,即超過2%的回報,令制度不能承受。 以往的一些歐洲福利國家。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耗盡國家資源,不但影響日常的財政運作,甚至乎到頭來亦難以支付這些高回報的defined benefit的開支。

 

當然世上沒有一種完美的制度,多元化就是最好。 不過,多元化的前提就是自由。 如果你沒有自由的話,就沒有多元化的基礎。 多元可以包容單一 ; 但是,單一就絕對不會包容多元。 當大家現時還有自由的時候。 就好好珍惜及應用。

 

 

 

 

 

 

延伸閱讀

 

Defined-Benefit vs. Defined-Contribution Plans Expla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