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金新聞#38 – 積金局退休金制度研討會

積金新聞#38 – 積金局退休金制度研討會

 

 

積金局於2018年10月29日舉辦了一場研討會(見此),主要有積金局的代表講述了香港強積金的20年歷史及將來,與及OECD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代表講述了國際上對應退休金的政策。

 

除了筆者這名業外人士,相信其他200多位參與者絕大部份都是業內人士,各營辦商、受託人、基金經理都有派要員出席,令是次研究會可說是雲集了一眾業界鉅頭。可能除了年頭年尾的豬肉獎頒獎禮之外,本年強積金業界最齊人的聚會都可算是這次研究會。不少與會者都趁中間休息期間互相交流或聚舊聯誼,這相處機會對他們來說,可能比研討會講者的內容更為吸引。

 

但筆者只是業外人士,面對雞啄唔斷的業界中人無從加入插咀,惟有將研究會內講者的內容重點給大家轉述。

 

 

 

要點1. eMPF

 

前文,eMPF 已蘊釀了一段時間,亦是今次研究會的其中一個重點。看來積金局於預設投資後,未來最大政策便是eMPF。

 

筆者覺得如果eMPF的發展是以中央化管理MPF 的行政工作,以為就可以降低費用及增加效率,這種政策思維其實是有點落伍。

 

傳統管理原理通常是於中央化及地區化這兩個極端擺來擺去,但這套管理原理於現今世代已經out晒。大家想想想以往交通工具多元化,到現時一鐵獨大,對市民其實是好是壞?

 

為政者一向以管少為妙的態度,與現今社會的多元化期望南轅北轍。再者,如果真的是以中央化運行eMPF,將來由誰管理,由誰收錢,各方既得利益者又有一番博弈。筆者認為,降收費的最佳政策是更加市場化去中心化、電子化、人工智能化等等,如果eMPF 變為單一化中央化官僚化,一定得不嘗失。

 

 

 

 

要點2. 長壽管理

 

有講者於研討會中提及強積金平均佔退休收入的34%,而OECD 的首席經濟師亦於研討會上強調退休金要對應(抗) 長壽風險。

 

國際上的退休金可分為兩大類:defined benefit 及 defined contribution。 第一類defined benefit近似長俸、生果金及全民退保,有既定的退休得益,退休金按個人的條件分派;第二類defined contribution似強積金及公積金ORSO,有既定的退休投入,退休金按個人的供款及供款回報分派。第一類主要依賴政府,第二類依賴個人及公司。OECD 首席經濟師亦強調退休金要有asset based,即是有真正資產作後盾,而不是政府假大空的口水政策,今天的龐大財政承諾由下一代(屆) 履行,未必是「可持續」(sustainable)。

 

OECD 首席經理師強調對應長壽風險,年金是主力,同時亦要有充足的供款,供款多寡由「替代收入」replacement rate 及成功率而定。見下表,如果「替代收入」是60%,見《積金大反擊》第14頁,供款是10%,即香港現時的平均狀況,退休金成功率(即退休金駛唔晒機會率)大約為50%。

 

 

 

 

 

重點3. 表現掛勾的基金收費

 

其實此點不是講者的重點,OECD 首席經濟師只有一句略略提及,但筆者認為這其實亦應是eMPF降低收費的一個關鍵。

 

與表現掛勾的基金收費前文有提及,除了hurdle rate 及high water mark 之外,eMPF 不應只是將行政事項中央化及數位化,亦可提供一系列獨立於各計劃的核准緊貼指數集體投資計劃,即非常低收費的ETF,作為其他計劃主動式成份基金以外的選擇。

 

獨立於各計劃的低收費基金,其投資方向可以是既定的指數跟蹤,而收費可以是用招投標(auction)方式 ,在滿足一定要求下準入投標,價低者得。使用eMPF 的打工仔,不論計劃皆可以投資於這些低收費基金,令基金選擇擴充、平等、多元化,加速邁向全自由行。

 

 

 

 

總結

 

此類高規格、商賈雲集的研討會,除了給與業界聯誼的機會,更大的得着應該是由講者所引發的insight。

 

上述筆者天馬行空的少少個人觀點,都是由各講者所引發。業界如亦有所啟發,應坐言起行,主動踏出多元化的一步,讓eMPF 更flexible、accountable、efficient,令計劃成員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