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性配置ETF#8 – RPAR

戰術性配置ETF#8 – RPAR

 

先讀前文:

 

戰術性配置ETF#1 – WIZ

戰術性配置ETF#2 – PWS

戰術性配置ETF#3 – ONOF

戰術性配置ETF#4 – RORO

戰術性配置ETF#5 – HTUS

戰術性配置ETF#6 – Target Drawdown

戰術性配置ETF#7 – DeltaShares

 

 

 

 

戰術性配置由傳統的risk on /risk off 二元考慮,進化到多階段及光普式的配置,已經包含了不同種類的資產。

 

可是,這類反應式及對應式的資產配置方式,最大的缺點是需要有機制去判斷當時的情況,不論是risk on/risk off多階段還是光譜式,總有一些評價及計算去作時效性的判定。

 

有見及此,一些人認為可以運用控制風險的方法,去平衡不同資產處於不同經濟情況時的風險,令整體資產的風險能夠於不同時期皆可以處於平穩狀態,其中一個辦法是平衝各樣資產於整體資產內風險比例,即是所謂的「風險衡平」risk parity (另見前文

 

舉個例子,如果股票資產的按月波幅是6%,而債券資產的按月波幅是3%,那麼如果要平衡這兩種資產於portfolio 內所佔有的風險,便需要將持有債券資產的價值設定為股票資產的兩倍。

 

除了股票及債券之外,一般的risk parity portfolio 為了進一步降低風險,會加入更多資產類別(asset class) ,例如黃金及商品,甚至乎private equity。

 

Risk parity portfolio 的典型狀態是債多股少,這意味著預期回報不會太高,有見及此,管理risk parity portfolio 的投資者,一般都會進行槓桿,去加大預期回報。

 

講左咁耐,就到今集主角RPAR 。RPAR 全名 RPAR Risk Parity ETF,其搞手之一經常提及自己於Bridgewater 做過,RPAR 以risk parity 作為投資策略都是參考Bridgewater 云云。不過從這搞手於Bridgewater 打工時期的job title 來看(Senior Client Advisor and Senior Investment Associate),似是對外做宣傳湊客,多過於投資部門建立投資策略。

 

無論如何,不以人廢言,先看看RPAR 的prospectus

 

 

 

RPAR 先以一個SAA portfolio 為主力,於不同時期(尤其是低息時期) 便會tactically 去轉變持有物及比例,因為低息期對於債多股少的risk parity portfolio 尤為不利。

 

 

 

 

 

 

於成文之時(2021年2月) ,RPAR 持有物及比例如下:

 

 

 

 

RPAR 亦有槓桿的設定,它會持有120%資產的投資物,方法是以期貨買入資產。

 

 

 

 

 

 

RPAR 於2019年尾開始上市,經歷過2020年3月的熔斷及2020年尾的升市,效果都合乎預期。

 

 

 

 

 

小結:

 

Risk Parity的投資概念開拓了Tactical Asset Allocation 的一片新天空,除了平衡各資產的風險之外,不同形式的波幅控制亦可以增加回報及波幅比率,筆者因而有了應用於強積金的新想法,暫定為第十二招,主要針對適合低波幅的退休人士,遲些與大家分享。

 

 

下文續

 

延伸閱讀:

 

按一下以存取 maximizing-the-rebalancing-premium.pdf